南方的冬月不隻吃湯圓,還有一種香甜帶辣不粘牙的「炒粉糕」。表姐去寧海給我捎來一份當地特產。一口咬下去,甜辣而脆,是以前沒有嘗過的糕點類型。

長壽村奶奶教你做傳統“炒粉糕”,香甜帶辣不粘牙,送父母表孝心

趕緊查瞭一下這道美食,做起來很費功夫呢!

炒糯米

白色糯米需要不停地翻炒,一刻也不能放松,對臂力要求很高。炒到糯米出現焦黃,並且有一股米香的時候就可以瞭。

長壽村奶奶教你做傳統“炒粉糕”,香甜帶辣不粘牙,送父母表孝心

加香料

加入帶有強烈氣味的桔皮和生薑片,和糯米一起翻炒時,散發出奇妙的反應:辛辣中帶點特殊的香甜。而且一定要和糯米一起翻炒過,才能讓糯米和這特殊的香味結合。

備輔料

長壽村奶奶教你做傳統“炒粉糕”,香甜帶辣不粘牙,送父母表孝心

輔料很豐富:花生、芝麻、白糖、玉米、核桃、米餅……全部備齊放好。

磨粉

長壽村奶奶教你做傳統“炒粉糕”,香甜帶辣不粘牙,送父母表孝心

炒好的米和各種輔料攪拌好後全部放入石墨,這種石墨在農傢也不多瞭。果拉童年時見過爺爺奶奶用來磨黃豆。

磨粉磨到細膩如“灰”時就可以瞭。

熬糖漿

熬糖漿需要把切好的生薑和桔皮末倒進燒化的麥芽糖裡,一直攪拌,直到能熬到糖漿掛在鏟子上。薄如紙片一樣。

捏成團

長壽村奶奶教你做傳統“炒粉糕”,香甜帶辣不粘牙,送父母表孝心

捏團需要耐力和體力,炒粉在麥芽糖中一顆不停得攪拌,變冷前攪拌完成才能定型。

大功告成

把捏好的炒粉團搟平,然後切條,撒上炒粉,就完工咯!

長壽村奶奶教你做傳統“炒粉糕”,香甜帶辣不粘牙,送父母表孝心


不平凡的味道

吃一口炒粉糕,說它硬,一口下去就化瞭,說它不硬,一口咬斷也有脆脆的口感。

長壽村奶奶教你做傳統“炒粉糕”,香甜帶辣不粘牙,送父母表孝心

炒粉糕起源一份「孝心」

看起來簡簡單單的炒米糕其實是一個關於孝的延續。以前有三月荒蕪的說法,農歷三月無人耕種,沒有新糧食吃。有一戶已出嫁的女兒擔心父母挨餓,之前的囤糧也差不多在冬日吃完瞭。就省下自己吃的,把傢裡剩餘材料制成食物。就這樣,炒粉糕就作為表達孝心的習俗流傳開來。

廚藝有限,不吝賜教!今天吃啥,找果拉!@果拉日記

您的收藏、轉發、點贊、評論、打賞,並關註,是我分享的動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貝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