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蔡學飛

​茅臺的醬酒到底是什麼酒?

十幾年前,我剛進入酒行業的時候,那時候除瞭去茅臺鎮的路比較特殊,其他的都不特殊,甚至去茅臺鎮的人暈車比暈酒的概率都大得多。

百度百科裡面說貴州“氣候溫暖濕潤,氣溫變化小,冬暖夏涼”,怎麼看都不熱,所以那個時候大傢醬酒談得很少,覺得茅臺連茅臺鎮都帶不動,更不要說仁懷與貴州瞭。

看到現在的茅臺,現在的醬酒,如果非要說做一個梳理,那麼我的總結是:茅臺的醬酒可以說是源於偶然,卻成於必然!

偶然的是茅臺於中國革命的特殊歷史,在時間與空間上面留下瞭許多重要的印記,這種改變瞭中國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由於許多人懷舊情感上的親近不僅造就瞭第一批忠於茅臺的消費者,而且這些消費者很快把這種邊陲山區的特產作為瞭一種身份與經歷的象征,雖然受限於貧瘠時代的關系,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茅臺都在小圈子裡面流行。

中國歷史長河中散落著無數的星光,有人在星光中看見黑夜,而有的人卻在黑夜中看見星光,這大概就是茅臺與其他酒企最大的區別。

但是,為什麼2016年之後中國醬酒開始大爆發?那是因為2016年之前中國白酒還在上一個周期中,我稱之為擴容期,它的特征是市場需求不斷增長,以銷量的增長為競爭核心,中國酒眾多的價格帶與品類空白給企業營銷創新提供瞭大量機會,所以我們從20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前十年,中國酒類湧現瞭許多以模式創新為主導的酒企,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古井貢酒、水井坊、舍得酒等無不如此。

16年之後,中國酒類消費不再是以量取勝,它是市場品質型消費結構下的行業表現,它的競爭核心是品牌與品質,背後是產品的稀缺性價值。所以短時間內在茅臺的帶動下誕生瞭許多幾十億、上百億規模的酒企,而且醬酒的品類價格遙遙領先。

許多人把茅臺的成功歸結於最早開始的“體制公關”,這是狹隘的,茅臺作為國營企業,像當年大多數企業一樣,為國釀酒,這是特殊時代的特殊現象,太多的企業具有這個特征。甚至茅臺也曾經困頓多年,在市場化過程中曾經長期落後,但是恰恰是這種看似落後時代的不幸,讓茅臺趕上瞭新時代的幸運。

許多人把茅臺的成功歸結於釀酒的“稀缺環境”,這更是掩耳盜鈴,中國釀酒的地方何止千萬,每個地方都是獨一無二的地理環境,問題的核心是茅臺與其他酒企相比,茅臺沒有產能,也沒有商業環境的優勢,恰恰是這種原始的生態與封閉的經濟造就瞭茅臺今天的稀缺。

醬酒更加健康?醬酒的工藝附加值更高?早些年,“煙臺試點”就是因為中國酒行業產能不足,需要擴大供給,而那個時候的老大是汾酒,因為清香型白酒耗糧低,出酒率高;後來濃香型崛起,背後更是由於濃香型酒企的工藝更加成熟,普及度更高的原因,營銷驅動下帶來瞭全國性的發展。

現在都說醬酒老酒好喝,其實,中國白酒香型是近40年才有的事情,2000年之前中國人很少喝老酒,一方面是產能供不應求,另一方面是因為老酒陳味重,那個時候新酒才是消費者的最愛,背後的原因還是市場供給不足,大傢還在解決有酒喝的問題。

那麼,現在大傢應該已經知道瞭,醬酒近幾年的爆發本質上是白酒市場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由於人口結構、消費習慣等變化開始面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於是,不缺酒的老百姓想要更好的酒,何為更好?自然是比我們更好的人喝的酒,那麼這是什麼人,是什麼酒?答案眾所周知。

作為社交性產品,中國白酒是中國民俗的載體,它包括酒桌文化、農耕文化等等,一方面是真正嗜酒的人越來越少,另一方面是由於商業社會的發展,市場對於社交載體的白酒有著更加迫切的需求,這就帶來瞭以茅臺為代表的高價醬酒的熱銷,也導致瞭中低端市場持續萎縮,最終表現為白酒整體消費結構不斷上移等現象。

無需神化醬酒,也無需貶低醬酒,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需求,中國酒的流行與衰落,品類更替與變換,都與酒無關,唯一的區別是誰站在瞭時代的浪尖,誰站在瞭浪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貝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