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肉棒裡沒有蟹肉,那是什麼肉做的


蟹肉棒裡有沒有蟹肉?網上10塊錢一片的牛排,是什麼牛肉做的,聽說是膠水粘的?1元一包的小辣魚,又是什麼魚做的,真的能吃嗎?


實惠和健康,到底能不能兼得?這些困擾你的問題,全部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年輕人愛吃火鍋,蟹肉棒可以說是必選食材之一。


翻滾的紅油鍋裡,紅色表皮下,潔白的“蟹肉”開始變得膨脹松散,夾起來咬上一口,軟糯筋滑,滿嘴的麻辣鮮香。


好吃歸好吃,蟹肉棒的身份卻很尷尬,算不上主食,還經常被看作一種用淀粉做成的“假肉”。


說來倒也合理,螃蟹每斤少說賣個五六十塊,去除掉蟹殼等不能吃的部分,肉根本沒剩下多少。而某寶上賣的速凍蟹肉棒,便宜的一斤不到10塊,怎麼可能用的是蟹肉。


如果不是蟹肉,那蟹肉棒究竟是用什麼做的?跟蟹又有什麼關系?


蟹肉棒裡有肉嗎


其實,單從制作原料來看,蟹肉棒跟蟹肉的確沒太大關系。


平時你在超市、便利店,或者電商平臺上買到的蟹肉棒,不論進口還是國產,包裝袋背後的配料表裡,第一個出現的準會是魚糜。


魚糜,一種將魚肉絞碎,再加入鹽、糖等輔料制成的生魚漿。在中國烹飪界,魚糜早就不是什麼新奇的食材,福州魚丸、雲夢魚面、山東魚肉餃子這類傳統美食,都是用它制作而成。


蟹肉棒裡沒有蟹肉,那是什麼肉做的

湖北孝感一傢制作紡,經過蒸制的雲夢魚面正在晾曬

基本上,所有可食用魚類都可以制作魚糜[1]。十幾塊錢買上一斤巴沙魚,你都可以直接在傢做。


隻不過,工業生產主要用的是冷凍魚糜。現在市面上能看到的,包括蟹肉棒、魚豆腐、龍蝦丸、墨魚丸、模擬扇貝柱等等火鍋或者麻辣燙裡常見的食材,原材料都是冷凍魚糜[2][3]。


雖然叫冷凍魚糜,可不是把魚糜直接凍起來這麼簡單。一條魚被送入工廠後,至少要經歷七、八道工序的“折騰”[2],才能成為合格的蟹肉棒原料。


蟹肉棒裡沒有蟹肉,那是什麼肉做的

要成為蟹肉棒原料,通常有原料預處理、采肉、漂洗、加入冷凍劑、速凍等幾個步驟

必不可少的環節就是漂洗,這樣可以去除原料魚的色素、腥味,脂肪、血液、酶類、水溶性蛋白質等物質,有利於形成凝膠[2]。正是因為凝膠的存在,你吃到的蟹肉棒才會滑潤、有彈性。


漂洗完的魚肉經歷精濾、脫水,這時1公斤左右的魚,碎肉的重量可能就隻剩下不到三分之一[4]。往裡面加入抗凍劑,再進行速凍,就可以防止肉裡的蛋白質變性,影響魚糜制品的品質[2]。


到這,蟹肉棒的制作流程,才走完瞭一半。


接下來的環節,最關鍵的是擂潰(斬拌),也就是攪拌研磨。生產車間裡,工人們會把半解凍的魚糜跟各種輔料、調料、食品添加劑混合,分幾次進行擂潰,直至形成一定強度的凝膠[5][6]。


蟹肉棒裡沒有蟹肉,那是什麼肉做的

生產車間裡,工人們會把魚糜跟各種輔料、調料、食品添加劑混合

往魚糜裡加入其他物質,主要是為瞭蟹肉棒的風味跟口感,也藏著商傢的小心思。


比如說淀粉就是一種常見的輔料,能改善魚糜的凝膠特性,更可以替代部分魚糜,降低成本[7]。但淀粉也不能加多瞭,否則就會擠壓魚肉的含量。國傢現行標準規定,這個比例不能高於10%[3]。


所以記住瞭,如果以後你吃到那種過於便宜的廉價蟹肉棒,很有可能就是淀粉做的。


蟹肉有時也會被添加到魚糜裡,這同樣取決於商傢對成本的控制,畢竟使用蟹味調料,肯定比真正的蟹肉來的便宜。在日本,較高級的模擬蟹肉產品,通常添加15%到20%的真蟹肉[5]。


回到生產車間,糊狀的魚糜混合物還將接受塗片、蒸煮、火烤、冷卻、速凍等十幾重考驗,在不斷變換的高溫、低溫,和機器的共同作用下,才能進化成約10cm長,富有彈性的蟹肉棒[5]。


蟹肉棒裡沒有蟹肉,那是什麼肉做的

蟹肉棒的制作過程中,塗片就是將魚糜混合物將制作成厚度通常為1.5毫米的薄片

成品的速凍蟹肉棒周身,包裹著塑料薄膜,通常是聚乙烯[5]。這種材料無毒,隻是溫度過高,就會出現熱熔現象,在人體內留下一些無法分解的塑料制劑[8]。所以如果吃火鍋的話,建議你最好還是撕掉蟹肉棒外面的薄膜。


露出真身的蟹肉棒表面覆蓋一層紅色,內部為卷層結構,大概率有四層,不信你可以數數。煮熟後展開的話,你隱約還能看到一條一條的紋理[5]。這完全是發明者的傑作,為瞭模仿真實蟹肉的質感。


誰能想到,小小的蟹肉棒裡,竟然有這麼多講究。


魚糜做的蟹肉棒,安全有營養


講究歸講究,也擋不住一些人對蟹肉棒的質疑。


網上曾經流傳過這樣的報道,跟蟹肉棒系出同門的魚丸裡幾乎全是添加劑,沒有多少魚肉。


某知名品牌生產的“蟹味棒”配料表裡,除瞭魚糜,列瞭一堆物質,有“乙酰化雙淀粉己二酸酯”這種你不認識,讀起來都拗口的化學名稱,還有各種膠類、增稠劑等看似“有毒”的添加劑。


這很難不讓人擔心蟹肉棒,是不是真的安全。


蟹肉棒裡沒有蟹肉,那是什麼肉做的

蟹肉棒,也是四川江油的名小吃冷沾沾裡常見的食材

為瞭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來看看,這些食品添加劑在蟹肉棒裡的用途。


你可能不認識乙酰化雙淀粉己二酸酯,但肯定知道制備它的原料——淀粉[9]。這種物質也叫變性淀粉,能夠增強蟹肉棒的凝膠性、抗老化性、保水性[10]。說白瞭,就是提升口感。


凝膠前面提到瞭,是影響蟹肉棒彈性的關鍵。而抗老化、保水,則是為瞭防止其變硬,失去水分跟彈性。


要知道,除瞭魚肉,凍魚糜制品裡含量最多的就是水,有時候占比甚至能達到80%[3]。保留或者添加較多的水分到魚糜制品中, 不僅可以提高它的彈性,還可以降低生產成本[11]。


蟹肉棒的配料表裡,絕大部分添加劑都具備跟變性淀粉相似的功能,包括魔芋膠、卡拉膠等親水性膠體(增稠劑)[12],三聚磷酸鈉、焦磷酸鈉等磷酸鹽[13],還有大豆蛋白、雞蛋清這種動植物蛋白[12]。


就算是為瞭讓蟹肉棒更好吃,但這些添加劑,真的能吃嗎?


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解讀。分開來看的話,其實上面每一種添加劑早就廣泛應用於食品工業。


比如變性淀粉,你平時喝的飲料,吃的蛋糕、面條、餅幹、冰淇淋都離不開它[14]。


魔芋膠跟卡拉膠,則跟膠水沒什麼關系,本質為糖類化合物,分別提取自魔芋塊莖跟海洋植物。即使被加到飲料、果凍、罐頭等食品裡,它們都是對健康有益的膳食纖維[15][16]。


蟹肉棒裡沒有蟹肉,那是什麼肉做的

很多小朋友平時愛吃的果凍裡,常添加有魔芋膠、卡拉膠

動植物蛋白更不必多說,本身就是一種蛋白質。如果你平時不愛吃雞蛋,或者大豆制品,那麼含有雞蛋白粉、大豆蛋白的蟹肉棒,就能給你補充一些身體所需的氨基酸。


而且從營養成分含量來看,蟹肉棒也算一種高蛋白食品。一包235g的“蟹味棒”裡,含有接近18g的蛋白質,都快趕上兩盒310ml的鮮牛奶瞭。


蟹肉棒裡沒有蟹肉,那是什麼肉做的

作蟹肉棒的原料魚肉,本身就被認為是一種高蛋白食物

另一方面,“劑量決定毒性”,歸根結底,食品添加劑是否安全,要看你攝入的量。


很遺憾,在蟹肉棒的配料表裡,你看不到有關劑量的數據。但不用過於擔心,絕大多數國傢都有一套食品添加劑的規定和標準,來約束商傢,防止他們超標濫用,或者添加不被允許的物質。


比如,蟹肉棒裡常見的三聚磷酸鈉,每100g添加的含量就不能超過0.1g[17]。


當然,食品行業裡不乏“法外狂徒”。作為消費者,為瞭安全起見,從靠譜的電商平臺、超市等正規渠道購買蟹肉棒等魚糜制品,或許可以降低吃壞肚子的概率。


還有一點,就算蟹肉棒本身沒有安全問題,要是你天天把它當飯吃,也可能產生健康風險。


1根10塊錢的蟹肉棒

貴在哪裡


對很多人來說,把蟹肉棒當飯吃,也不太現實。


某批發電商平臺上,一根即食蟹肉棒的最低價格為3毛8,熱量約9卡。而一個成年人每天攝入的熱量,至少需要達到1200卡。換算成蟹肉棒,大概就是133根,得花至少50塊錢。


最關鍵的是,要是你擔心安全問題,執意要買貴一點的,50塊錢可能隻夠買5根蟹肉棒。


蟹肉棒裡沒有蟹肉,那是什麼肉做的

韓國的思潮大林模擬蟹肉,折合下來一根差不多10塊左右

明明都是用魚糜做的,相比1根4毛錢的蟹肉棒,10塊錢的到底貴在哪裡?


如果你曾經咬牙買過很貴的蟹肉棒,可能就會註意到它的包裝上,原料用的是深海魚,尤其以阿拉斯加鱈魚最為常見。


這種魚又名黃線狹鱈、明太魚,體型偏瘦長,周身佈滿暗黃色花紋,是繼大西洋鱈魚、太平洋鱈魚和格陵蘭鱈魚之後的第四種“真鱈”,分佈在北太平洋東部和白令海[18][19]。


雖然頂著真鱈的名號,阿拉斯加鱈魚其實沒那麼“珍貴”,是目前深海魚裡產量最高的魚種之一。除瞭用來制作蟹肉棒,你熟悉的麥當勞,做麥香魚也會用到這種魚[20]。


蟹肉棒裡沒有蟹肉,那是什麼肉做的

英國名小吃炸魚薯條,也經常用阿拉斯加鱈魚

蟹肉棒的發明,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70年代的日本,用的正是阿拉斯加鱈魚[21]。


那時候,為瞭追求“以假亂真”的口感,日本人在加工時,會選用阿拉斯加鱈魚做成的高級船凍魚糜,制作出蟹肉棒最佳的彈性跟脆度[22]。


船凍需要出動大型的專業捕撈船隊,並且使用昂貴的設備,把活著的魚瞬間冷凍,保持其最佳鮮度[23]。因此,當時蟹肉棒價格昂貴,無法走入普通人的傢裡[22]。


蟹肉棒裡沒有蟹肉,那是什麼肉做的

捕撈船靠岸後,船凍海鮮會在第一時間被卡車送去工廠加工

後來魚糜不僅限於船凍, 大部分的阿拉斯加鱈魚被運到岸上二次冷凍加工, 蟹肉棒的價格就降瞭下來[22]。這個過程中,還是有一些企業,延續瞭使用船凍魚糜來制作蟹肉棒的傳統。


這裡面,有很多日本跟韓國企業。市面上你能找到的高價蟹肉棒,大多也都進口自這兩個國傢。


所以,相比國內廠商生產的蟹肉棒,你購買一根進口蟹肉棒,自然要花更多的錢,因為裡頭還包括瞭外國商傢轉嫁給你的關稅,以及跨國冷鏈運輸產生的費用。


這時你可能忍不住要問,為什麼國內企業不學習日韓,生產高價蟹肉棒?


事實上,中國也早在80年代引入瞭日本的加工技術[24],隻是缺少阿拉斯加鱈魚的原料[25]。


之後,等到自由貿易的口岸開放,國內開始大量進口俄羅斯等國的鱈魚凍品[26],但主要不是供給國內的魚糜制造商,而是再加工成凍魚片,出口到歐美和日本等市場[25][26]。


很有可能,你傢附近超市裡擺著的高價蟹肉棒,用的就是中國出口的凍魚片


雖然在加工蟹肉棒方面“先天不足”,但國內企業也想瞭很多辦法。


比如說,用低值的海洋小雜魚,和淡水魚來代替阿拉斯加鱈魚[2]。早在80年代末,就有人在湖南、湖北地區開始對白鰱魚、草魚、鳙魚、鯪魚等淡水魚進行魚糜生產研究[27]。


所以說,不論賣10塊錢,還是3毛8,蟹肉棒其實都是魚肉做的。


而這,也沒什麼不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貝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